> 文章列表 > “余事岂足论”的出处是哪里

“余事岂足论”的出处是哪里

“余事岂足论”的出处是哪里

“余事岂足论”出自宋代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

“余事岂足论”全诗

《秋怀三十六首》

宋代 邵雍

清风无人兼,自可入吾手。

明月无人并,自可入吾牖。

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

余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

《秋怀三十六首》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怀三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风无人兼,自可入吾手。

明月无人并,自可入吾牖。

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

余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

中文译文:

清风无人加之,可以自然地吹到我手中。

明月无人共照,可以自然地照入我窗户。

内心既已平静,外界的事物又何能引诱我。

我余下的事情何足论及,只是担心酒坛中没有酒。

诗意和赏析:

《秋怀三十六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之情。首先,清风无人,明月无人,描述了秋天的宁静与寂静,暗示诗人内心的宁和。诗人将清风、明月与自己作为一种共鸣,将外在的自然景物与内心的宁静紧密联系在一起。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外界物质诱惑的超脱。他说\"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表示自己内心已经平和安宁,不会被外界的名利诱惑所动摇。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崇尚内心平静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余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诗人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不重视。他认为自己剩下的事情不值得过多讨论,只是担心酒坛中没有酒,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的一点小享受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宁和淡泊之情。它表达了对外界名利的超脱态度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一些小乐趣的向往。这首诗词以其含蓄而深远的意境,展现出宋代文人士人生观的特点,体现了邵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