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壑杈桠浩呼汹”的出处是哪里
“哀壑杈桠浩呼汹”这句话出自杜甫的《王兵马使二角鹰》,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别急,咱们慢慢来。首先,杜甫是谁?这哥们可是唐代的大诗人,人称“诗圣”,写诗写得那叫一个溜,忧国忧民的,比咱们现在刷抖音的段子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那句“哀壑杈桠浩呼汹”描绘的是一幅壮烈的自然景象,哀壑是深谷,杈桠是树枝,浩呼汹是大风呼啸,合起来就是深谷中树枝在狂风中摇曳的景象,是不是很有画面感?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杜甫要写这么一句?你想啊,杜甫那时候可是战乱频发,他自己也是颠沛流离,写这样的诗句,是不是在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对时局的担忧?咱们现在读这诗,也得琢磨琢磨,杜甫那时候的“哀壑杈桠浩呼汹”,跟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呼汹”是不是也有点像?比如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是不是也有点“哀壑杈桠浩呼汹”的意思?
所以,读诗不只是读字面意思,还得读背后的情感和时代背景。杜甫通过这句诗,不仅仅是在写景,更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咱们现在读这诗,也可以从中找到共鸣,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不是也有点“哀壑杈桠浩呼汹”的感觉?如果有,那咱们是不是也得想办法,给自己找个“回风滔日孤光动”的机会,让自己从这种“呼汹”中解脱出来?
总之,杜甫的诗不仅仅是古代的文字,更是跨越时空的情感表达。咱们读诗,不仅要读字,还要读心,读自己的心,读时代的心。这样一来,读诗就不仅仅是“读诗”,而是“读生活”了。
“哀壑杈桠浩呼汹”出自唐代杜甫的《王兵马使二角鹰》。
“哀壑杈桠浩呼汹”全诗
《王兵马使二角鹰》
唐代 杜甫
悲台萧飒石巃嵸,哀壑杈桠浩呼汹。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
角鹰翻倒壮士臂,将军玉帐轩翠气。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
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
鞲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仑虞泉入马蹄。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
荆南芮公得将军,亦如角鹰下翔云。
恶鸟飞飞啄金屋,安得尔辈开其群,驱出六合枭鸾分。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